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四代传承人陈柏忠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单
谁能信,就那么一块晒干的橘子皮,竟然能摇身一变,成了国家级的非遗宝贝。新会陈皮的炮制高手陈柏忠,花了四代人的心血,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,只要下足功夫,陈皮也能化腐朽为神奇,变成金子一样珍贵的东西。
陈皮界的百年老字号
1908年新宝堂刚开张那时候,估摸着陈家自己也没料到,他们晒橘子皮的手艺竟然能传承到第四代。现在陈柏忠碰到谁就吹嘘,他们家的陈皮是“四代独门秘传”,比那些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还珍贵。
陈柏忠接手这门手艺时,正巧碰上陈皮界那尴尬时期。2000年前后,市面上到处是冒牌货“李鬼陈皮”,把正宗新会陈皮的名声给毁了。陈柏忠气得不行,索性把家传秘籍写成详细教程,让那些造假的家伙们无处遁形。
把祖传秘方写成说明书
以前那陈皮师傅教徒弟全靠嘴对嘴传,陈柏忠觉得这方法太扯淡了。于是他愣是花了三年,把晒皮、保存的每一步都写成了一套规范,连陈皮晒多久都精确到小时,简直细致到不能再细致了。
这帮规定后来摇身一变,成了广东的地头蛇标准,还拿到了国家认监委的金字招牌。现在新会陈皮有了自己的“身份证”,再也不用怕那些冒牌货来掺和了。陈柏忠调侃道,这就是“用科学这把利剑斩断玄学的尾巴”。
带徒弟比带研究生还累
陈柏忠收了八个徒弟,还教了二百来个行内人。他感慨说,带徒弟比大学里教研究生还讲究,就比如闻陈皮味这一招,就得练上三个月。
为了保住这门手艺,他硬是跑到学校里去教课。有一次给小屁孩们上课,有个熊孩子问那陈皮是不是就是烂橘子皮,差点儿让他把珍藏多年的好陈皮给砸了。
陈皮也要搞科研
陈皮产业里头最大的糟心事就是浪费,就一个橘子,咱们就只用了皮,那堆肉肉全给扔了。陈柏忠从2015年起就琢磨着怎么把那橘子肉也给用上,结果这一搞,发现比晒陈皮还费劲。
新宝堂这回把橘肉榨成精华液,连橘核都成了药材。陈柏忠调侃说,这就是“吃干榨净”,连橘子自己估计都没想到,自己死后还能这么值钱。
陈皮玩跨界
你以为陈皮就只会用来熬汤?别太天真了。新宝堂竟然把它变成了酱酒,听说喝起来像穿越了时空,有股老酒香。他们还搞了个纪录片,写了个歌,把陈皮文化弄成了高档货似的。
这事简直绝了,连种地都高科技了,万亩基地都装上了智能农业系统。每棵橘树都有个专属的二维码,扫一扫,啥时候施肥、啥时候浇水,比某些人的体检报告还清楚。真是比人还细心,哈哈哈。
陈皮的国际野望
陈柏忠心里头最想的就是把新会陈皮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品牌。他常说,法国有那红酒,咱们中国有陈皮,俩东西都讲究岁数越大越金贵。
这目标咱得拼,新宝堂连宣传片都搞了个中英双语的。就那“陈化”俩字儿,翻译起来真费劲,最后干脆给它来个音译“Chenhua”,外国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。
瞧完这故事,你还真以为陈皮只是厨房里的小配角?来聊聊,你听说过最贵的那块陈皮,到底得花多少钱才能买到?